1、1984年
推荐阅读:宇宙职业选手、风起龙城、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、深空彼岸、万相之王、星门、明克街13号、弃宇宙、夜的命名术、最强战神
绿色中文网 www.04zw.com,最快更新涛声依旧最新章节!
1984年。
张杨被人潮推挤着踉跄出火车站,仰脸打量这个陌生的城市。
省城的天空灰蒙蒙的。站前小广场中间立着一尊塑像,白油漆斑驳剥落,远远看过去已经瞅不出是啥了。不过张杨并没在意这些,从他走出出站口起看见的路人也好,事物也好,但凡入眼就全是新奇的,全是他没见过的。
以前总听进省城往制糖厂送甜菜头的邻居说,在这边儿下火车,那就一定会走过天桥,站在上边儿望出去,能瞅见老远老远的地方,有好几层的高楼,有贼宽的马路,中间能跑车。
张杨一直心心念念的记着,这次出站时,他在天桥上来回走了好几次,扶着栏杆张望了很久,见到了邻居家嘴里提到过的一切之后,才依依不舍出了车站。
其实张杨家的屯子离县城并不远,二毛楞星亮起来就赶驴车开始走,天微亮肯定能到。他们的县城里面也有楼有车,他在那儿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能见,只是却从来没有张父口中说的那种超过五层的大楼,也没有只能做四个人的小汽车。
不过今天他终于全见识了。
从烈日当空到夕阳转寰,十六七的小伙子背着行李袋在雕像下站了仨小时,看大盖锃亮的上海牌汽车,看广场后边带大屋檐的日本楼,看形形色|色的熙攘人潮,溜直的像棵杨树。偶尔有同样背铺盖的外乡人跟他搭讪,还有蹬三轮的问他到城西还是铁北。这人生地不熟的,张杨不敢跟他们多说话,只是摇摇头,挪到几步开外另一个地方继续站着。
城里的太阳好像比屯子里落得更早也更快,也许是让层层叠叠的高楼挡住了吧,车站大楼上的钟才指向六点,天就昏黄得看不清东西了。张杨这时候才终于有些着急起来,他是来省城打工的,可不是看新鲜景儿的。
张家住在一个很偏远的屯子里。
张父是个勤劳朴实的人,虹桥生产队分的耕田他兢兢业业的守着,每年往粮库交粮食,老张家都是最多的,可是分口粮时,老张家却总是最少的。原因无他,只因为人太老实,人善被人欺,生产队里的人谁都会做,甚至亲戚也不想帮他们一把,而且还病态的乐于如此。
张母隐忍多年,终于一气之下搬到东头另一个生产队下属的屯子。搬家后,家里遭遇了张杨有生以来最困难的阶段,连着两天,锅里没下过一粒粮,三口人靠挖野菜和吃海棠果充饥。农村人都欺生,刚搬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没人愿意借粮给他们,好不容易熬到发粮那天,饿的直反酸水的张杨才终于吃上一顿久违的饱饭――一个苞米面大饼子和一碗玉米面粥。
这样的生活太难,张杨看着老父亲挨家挨户敲门,低声下气,就为了自己十块钱的学杂费,看着母亲夜里三点起床,借着月光给他蒸饭和咸菜,送他徒步到几十里外的学校念书,他就觉得活着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,于是他跟张父说:“我不想上学了,让我在家种地吧。”
张父听完拿扫帚狠抽了他一顿,第二天天不亮就把他连同书包踢出去,指着他眼角通红的喊:“我跟你妈就是拿命换钱也得供你上学,再他妈扯王八犊子你就滚吧,还想种地,老张家没有你种的地!”
从那以后,张杨再也没冒出过浑话,每天认认真真埋头看书。不过就算张父张母心里再怎么期盼,张杨再如何努力,现实永远比想象中的更会折磨人。
后来高考,张杨考上了一所省城的师范学校,校方居然以“今年不收农村户口”为理由,拒绝他入学。
这是不合理的啊!一个农民不能当官,没钱买非农户口,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,你怎么能说农村户口不让入学!同一所高中毕业的校友也农村户口被拒入学,听说他们到学校理论过,闹过,甚至乞求过,校方终究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,张杨一家也什么都改变不了。
离出人头地最近的时候遭遇晴天霹雳,张父张母最终还是默默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,张杨却反而不甘心起来,自己要求到省城谋生路。
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也长心了,高中学历不算低,不能卡在这节骨眼上滑下去,高低他也要有出息。
于是现在张杨就揣着张母给的五张崭新大团结,背着被褥行李站在雕塑下,看着周围的一切,茫然无措。
事情临到眼前,张杨年轻发热的脑袋终于让一盆冰水哗啦冲了个清醒,此时此刻才想起来,自己要打什么工,能打什么工,甚至上哪打工,这些他全不知道。
到底只是个半大的孩子,没上成大专心里堵着一口气,就头脑简单的想着要扬眉吐出去,要努力挣钱好有出息,却根本没考虑过咋样能有出息。再者父母都是农民,也没嘱咐什么有用的,孩子说要去省城闯荡,俩人便觉得张杨在心里都想好了谱,那就攒钱让他来呗,能闯出一片天固然好,不行还能回家种地,权当去城里长见识。
就这样,张杨傻柱子似的憋在原地,麻爪了。
天已昏暗,站前马路上的几根大电杆嘶嘶打出火光,周围很多人都不停瞄他,张杨总觉得他们的眼神不怀好意。省城这样大,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去哪儿,也不知道今晚上能不能找到做工的地方,站前的饭店和招待所很贵,他还一分钱都没赚到,舍不得花钱在里头睡一宿。
他摸了摸衬衣内袋里缝的五十块钱,又环视四下,咽了口唾沫,终于鼓起勇气拉住一个刚从出站口走出来的男人问:“大哥,你知道省城哪招工么?”
那男人一愣,上下打量张杨,原本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开,扯起嘴角道:“卸车皮的招工,你能干动么?”
张杨的视线游移在男人蹭上煤灰的鼻梁和衣领间:“卸车皮是啥?”
男人笑着上下打量他瘦弱的小身板,“出苦力,火车拉来啥你就往下搬啥。不过我看你也不行,肯定搬不动。”
张杨想说让他试试呗,那人又道:“城南工地招力工,搬砖搬水泥,别的我也不清楚,你自个儿去看看吧。”
说着,他抬手一指南边的马路,示意朝那个方向去,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。
打听到了招工的消息,张杨像是趴在大雪地里忽然让人塞进了暖被窝,搬砖他干过,以前屯子里的人家砌墙总是让他这样的大小子帮忙运泥砖。不管这活计能不能出息人,好歹先赚点儿,不然干吃不进的,省城的东西又贵,五十多块钱估计没几天就散光了。
他立刻使劲扯起背带,沿着马路一路往南,边走边打听着找到城南新区的建筑工地。
然而,工地不可能为他候着不放工,等他走到正地方时,四下早已黑灯瞎火,工地里人影都没有。
暖被窝又变成了大冰窖,乐极生悲不过如此。
天早黑透了,他好不容易走到这里,怎么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。张杨探头过矮墙瞅黑漆漆的工地,边使劲推栅栏门,周围静悄悄的,他壮着胆子喊:“有人么――?”
回答他的只有空旷的回声。
张杨绕着工地和民房转了一圈,想找找有没有打更人别说民工房,连能避风睡觉的桥洞都没找到。
黑天半夜的,张杨被搁在这儿,没饭没住处更没熟人,省城彻彻底底给了他一个下马威。
这可咋整啊。
张杨愁眉苦脸的蹲在栅栏底下,疲软的脚踝针扎般疼,头也昏昏沉沉的快要顶不住了,他觉得秋收掰苞米都没这干走路累人。
黑暗里,他望着路边亮灯的一排排人家,想去敲门,站起来走到门前,又不敢了。
过堂风呼呼钻进单薄的衬衣里,张杨忽然非常后悔来省城,他想回家,想睡热炕,想吃一碗苞米粥,只要能让他回去,就算以后一辈子种地他也认了。
可要来的是自己,要出人头地的是自己,今天来了明天再回去,这算啥事呢?
夜风呼呼的刮,晌午晒太阳的最后一点儿热乎气也早吹尽了。他强忍着鼻头酸涩,双手使劲拍拍脸颊,给自己鼓气,沿着另一条马路漫无目的的走。直到走的再也没力气,想回火车站蹲一宿的时候,前面空地上忽然亮起荧光,仔细听还有嬉笑吵嚷和唱戏的动静。
再近些就能看见临时的巨大环形栅栏里,巨大幕布在风里摇摇晃晃,布上的图像也跟着抖动,然而下边或站或蹲的男女老少至少几百上千人,都盯着看的入迷。
是露天电影,正在放《五女拜寿》。
张杨呆愣着杵在一旁,栅栏边上戴蓝布帽子的男的以为他想蹭电影看,横叨叨伸出手,问:“一毛钱一张票,不看别在这站着。”
张杨低下头,心里七转八环的犹豫。
一毛钱都能吃俩大面果子了,妈一共才给了五块的零钱。可晚上这么冷,坐着看电影怎么着也比自己一个人到处瞎走强啊。
他这样想着,背过身在衬衣里怀兜里翻找,掏出一张破旧褶皱的五分钱递给售票员。
售票的男人扒拉着他肩膀把他推进去,人头攒动间,有个年轻小伙子目光扫过张杨,可能是以为他在找位置,便随意招了下手,曲腿往旁边挪出块空位。
张杨怔怔的看他,那人一笑,目光便转回幕布上。
好么,进城第一天就看了场电影,真赶上是来享受的了。
张杨自娱又自嘲的在心里想着,猫腰坐到年轻人让出来的一块破砖头上,放松四肢,解脱般的长出一口气。
“也不知道现在几点……唉,蹭过一会儿算一会儿吧。”
1984年。
张杨被人潮推挤着踉跄出火车站,仰脸打量这个陌生的城市。
省城的天空灰蒙蒙的。站前小广场中间立着一尊塑像,白油漆斑驳剥落,远远看过去已经瞅不出是啥了。不过张杨并没在意这些,从他走出出站口起看见的路人也好,事物也好,但凡入眼就全是新奇的,全是他没见过的。
以前总听进省城往制糖厂送甜菜头的邻居说,在这边儿下火车,那就一定会走过天桥,站在上边儿望出去,能瞅见老远老远的地方,有好几层的高楼,有贼宽的马路,中间能跑车。
张杨一直心心念念的记着,这次出站时,他在天桥上来回走了好几次,扶着栏杆张望了很久,见到了邻居家嘴里提到过的一切之后,才依依不舍出了车站。
其实张杨家的屯子离县城并不远,二毛楞星亮起来就赶驴车开始走,天微亮肯定能到。他们的县城里面也有楼有车,他在那儿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能见,只是却从来没有张父口中说的那种超过五层的大楼,也没有只能做四个人的小汽车。
不过今天他终于全见识了。
从烈日当空到夕阳转寰,十六七的小伙子背着行李袋在雕像下站了仨小时,看大盖锃亮的上海牌汽车,看广场后边带大屋檐的日本楼,看形形色|色的熙攘人潮,溜直的像棵杨树。偶尔有同样背铺盖的外乡人跟他搭讪,还有蹬三轮的问他到城西还是铁北。这人生地不熟的,张杨不敢跟他们多说话,只是摇摇头,挪到几步开外另一个地方继续站着。
城里的太阳好像比屯子里落得更早也更快,也许是让层层叠叠的高楼挡住了吧,车站大楼上的钟才指向六点,天就昏黄得看不清东西了。张杨这时候才终于有些着急起来,他是来省城打工的,可不是看新鲜景儿的。
张家住在一个很偏远的屯子里。
张父是个勤劳朴实的人,虹桥生产队分的耕田他兢兢业业的守着,每年往粮库交粮食,老张家都是最多的,可是分口粮时,老张家却总是最少的。原因无他,只因为人太老实,人善被人欺,生产队里的人谁都会做,甚至亲戚也不想帮他们一把,而且还病态的乐于如此。
张母隐忍多年,终于一气之下搬到东头另一个生产队下属的屯子。搬家后,家里遭遇了张杨有生以来最困难的阶段,连着两天,锅里没下过一粒粮,三口人靠挖野菜和吃海棠果充饥。农村人都欺生,刚搬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没人愿意借粮给他们,好不容易熬到发粮那天,饿的直反酸水的张杨才终于吃上一顿久违的饱饭――一个苞米面大饼子和一碗玉米面粥。
这样的生活太难,张杨看着老父亲挨家挨户敲门,低声下气,就为了自己十块钱的学杂费,看着母亲夜里三点起床,借着月光给他蒸饭和咸菜,送他徒步到几十里外的学校念书,他就觉得活着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,于是他跟张父说:“我不想上学了,让我在家种地吧。”
张父听完拿扫帚狠抽了他一顿,第二天天不亮就把他连同书包踢出去,指着他眼角通红的喊:“我跟你妈就是拿命换钱也得供你上学,再他妈扯王八犊子你就滚吧,还想种地,老张家没有你种的地!”
从那以后,张杨再也没冒出过浑话,每天认认真真埋头看书。不过就算张父张母心里再怎么期盼,张杨再如何努力,现实永远比想象中的更会折磨人。
后来高考,张杨考上了一所省城的师范学校,校方居然以“今年不收农村户口”为理由,拒绝他入学。
这是不合理的啊!一个农民不能当官,没钱买非农户口,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,你怎么能说农村户口不让入学!同一所高中毕业的校友也农村户口被拒入学,听说他们到学校理论过,闹过,甚至乞求过,校方终究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,张杨一家也什么都改变不了。
离出人头地最近的时候遭遇晴天霹雳,张父张母最终还是默默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,张杨却反而不甘心起来,自己要求到省城谋生路。
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也长心了,高中学历不算低,不能卡在这节骨眼上滑下去,高低他也要有出息。
于是现在张杨就揣着张母给的五张崭新大团结,背着被褥行李站在雕塑下,看着周围的一切,茫然无措。
事情临到眼前,张杨年轻发热的脑袋终于让一盆冰水哗啦冲了个清醒,此时此刻才想起来,自己要打什么工,能打什么工,甚至上哪打工,这些他全不知道。
到底只是个半大的孩子,没上成大专心里堵着一口气,就头脑简单的想着要扬眉吐出去,要努力挣钱好有出息,却根本没考虑过咋样能有出息。再者父母都是农民,也没嘱咐什么有用的,孩子说要去省城闯荡,俩人便觉得张杨在心里都想好了谱,那就攒钱让他来呗,能闯出一片天固然好,不行还能回家种地,权当去城里长见识。
就这样,张杨傻柱子似的憋在原地,麻爪了。
天已昏暗,站前马路上的几根大电杆嘶嘶打出火光,周围很多人都不停瞄他,张杨总觉得他们的眼神不怀好意。省城这样大,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去哪儿,也不知道今晚上能不能找到做工的地方,站前的饭店和招待所很贵,他还一分钱都没赚到,舍不得花钱在里头睡一宿。
他摸了摸衬衣内袋里缝的五十块钱,又环视四下,咽了口唾沫,终于鼓起勇气拉住一个刚从出站口走出来的男人问:“大哥,你知道省城哪招工么?”
那男人一愣,上下打量张杨,原本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开,扯起嘴角道:“卸车皮的招工,你能干动么?”
张杨的视线游移在男人蹭上煤灰的鼻梁和衣领间:“卸车皮是啥?”
男人笑着上下打量他瘦弱的小身板,“出苦力,火车拉来啥你就往下搬啥。不过我看你也不行,肯定搬不动。”
张杨想说让他试试呗,那人又道:“城南工地招力工,搬砖搬水泥,别的我也不清楚,你自个儿去看看吧。”
说着,他抬手一指南边的马路,示意朝那个方向去,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。
打听到了招工的消息,张杨像是趴在大雪地里忽然让人塞进了暖被窝,搬砖他干过,以前屯子里的人家砌墙总是让他这样的大小子帮忙运泥砖。不管这活计能不能出息人,好歹先赚点儿,不然干吃不进的,省城的东西又贵,五十多块钱估计没几天就散光了。
他立刻使劲扯起背带,沿着马路一路往南,边走边打听着找到城南新区的建筑工地。
然而,工地不可能为他候着不放工,等他走到正地方时,四下早已黑灯瞎火,工地里人影都没有。
暖被窝又变成了大冰窖,乐极生悲不过如此。
天早黑透了,他好不容易走到这里,怎么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。张杨探头过矮墙瞅黑漆漆的工地,边使劲推栅栏门,周围静悄悄的,他壮着胆子喊:“有人么――?”
回答他的只有空旷的回声。
张杨绕着工地和民房转了一圈,想找找有没有打更人别说民工房,连能避风睡觉的桥洞都没找到。
黑天半夜的,张杨被搁在这儿,没饭没住处更没熟人,省城彻彻底底给了他一个下马威。
这可咋整啊。
张杨愁眉苦脸的蹲在栅栏底下,疲软的脚踝针扎般疼,头也昏昏沉沉的快要顶不住了,他觉得秋收掰苞米都没这干走路累人。
黑暗里,他望着路边亮灯的一排排人家,想去敲门,站起来走到门前,又不敢了。
过堂风呼呼钻进单薄的衬衣里,张杨忽然非常后悔来省城,他想回家,想睡热炕,想吃一碗苞米粥,只要能让他回去,就算以后一辈子种地他也认了。
可要来的是自己,要出人头地的是自己,今天来了明天再回去,这算啥事呢?
夜风呼呼的刮,晌午晒太阳的最后一点儿热乎气也早吹尽了。他强忍着鼻头酸涩,双手使劲拍拍脸颊,给自己鼓气,沿着另一条马路漫无目的的走。直到走的再也没力气,想回火车站蹲一宿的时候,前面空地上忽然亮起荧光,仔细听还有嬉笑吵嚷和唱戏的动静。
再近些就能看见临时的巨大环形栅栏里,巨大幕布在风里摇摇晃晃,布上的图像也跟着抖动,然而下边或站或蹲的男女老少至少几百上千人,都盯着看的入迷。
是露天电影,正在放《五女拜寿》。
张杨呆愣着杵在一旁,栅栏边上戴蓝布帽子的男的以为他想蹭电影看,横叨叨伸出手,问:“一毛钱一张票,不看别在这站着。”
张杨低下头,心里七转八环的犹豫。
一毛钱都能吃俩大面果子了,妈一共才给了五块的零钱。可晚上这么冷,坐着看电影怎么着也比自己一个人到处瞎走强啊。
他这样想着,背过身在衬衣里怀兜里翻找,掏出一张破旧褶皱的五分钱递给售票员。
售票的男人扒拉着他肩膀把他推进去,人头攒动间,有个年轻小伙子目光扫过张杨,可能是以为他在找位置,便随意招了下手,曲腿往旁边挪出块空位。
张杨怔怔的看他,那人一笑,目光便转回幕布上。
好么,进城第一天就看了场电影,真赶上是来享受的了。
张杨自娱又自嘲的在心里想着,猫腰坐到年轻人让出来的一块破砖头上,放松四肢,解脱般的长出一口气。
“也不知道现在几点……唉,蹭过一会儿算一会儿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