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6章人设,简单粗暴
推荐阅读:我的帝国无双、明天下、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医妃惊世、盛唐风华、银狐、武炼巅峰、唐砖
绿色中文网 www.04zw.com,最快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!
有人的地方就有事,有事的地方就有麻烦。
人类解决这种麻烦的手段其实很贫乏,除了战争和暴力,便只有开会这一条路可以走。
当坚昆人在草场之中召开大会商议接下来的方略时,遥远南方的大汉丞相府衙之内也在开会。
和草原上相对简单的议题不同,丞相府之中的,事情繁杂得宛如掀开的蚂蚁窝。
其实在大汉许县,天子刘协希望有事情可以做,但是他反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。三日一次的朝会,能说一些,能做一些什么?
而在丞相府衙之内,忙忙碌碌的官吏,来来去去的文书,议论不完的话题,简直是填塞了每一天的所有时间,就连吃饭的时候,都在商议和讨论。
曹操,用人不疑,但是疑人也不用。历史上明知道司马懿有能力,但是就防着放着闲置着,就不用。故而曹操手下么,也并非是所有人都可以快快乐乐的浑水摸鱼的,至少在这几天都不行。
御史台欢天喜地的捣腾孔氏起来,属于曹操的这一方虽说一直保持着怪异的沉默,并没有发言,但是也不可能说是完全无视。
『御史台之人在鲁国被百姓所拦,引发争斗……御史台吏伤三人,另有两人居于驿站之内,闭门不出。』
郗虑自己肯定不会亲自去鲁国的,他派遣了几个御史下属去到鲁国,配合调查取证孔氏相关『犯罪』行为,结果这几个御史官吏到了鲁国之后,就引发的群怒。
具体过程怎么样不是很清楚,但是大体上应该是御史台的官吏在朝堂上层待久了,自觉自己了不起,这一次下来又是代天子行事,做起事情来,当然就是以政绩为第一目标,只想要早点搞完,拿到相关罪证就回去升官加职。
而孔氏在鲁国地方上的名声还不错,普通的民众相对来说也不太相信这个忽然掉下来的官吏,而这些官吏就怒了,表示这些贱民刁民,竟然不配合工作……
好好解释一下不行么?
毕竟这个事情和那些普通的民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,而是跟孔氏相关,但是御史台的这些官吏根本就看不起这些普通的民众,觉得好声好气跟这些民众百姓说话,简直就是丢了官吏的颜面!
而且谁说没有『好好』的解释了?
这些官吏不是已经『站』到了民众之中,面对面的和百姓『沟通』了么?
当然,如果说那些官吏不张口本官,闭口代表天子,亦或是动不动就伸出手指头,横眉瞪眼大喊你们想要干什么,想要造反么等等,或许会更好一些,但是谁知道呢?
或许对于这些官吏来说,若是不能在民众百姓面前抖一抖威风,那还当官干什么?
锦衣不能还乡,便是当上了诸侯王都没意思。
于是乎,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争斗。
原本应该是维护秩序的地方郡县兵卒手一歪,脚一软,表示自己尽力了,没拦住那些暴怒的百姓,然后这些官吏就被揍了。
旋即这些官吏又下令,让人逮捕了那些打人的百姓。
顿时间鲁国上下,沸腾了起来。
『这都做得什么事?』
『这倒是好,孔氏又添了一新罪。』
『那么当下孔文举在做些什么?』
『呵呵,依旧在鲁国孔氏故里,读书。』
『读书?呵呵,哈哈,这孔文举,还真是……』
『有恃无恐?』
『不,愚钝非常。』
在厅堂之中,众人对于孔氏之事议论纷纷。
曹操在上首,面无表情。
郭嘉坐在下首,歪着身躯,一只手撑着脑袋,就像是要将自己摊在桌案上一样,另外一只手则是在玩着一枚玉璋,就像是玉璋有很多机关,充满了趣味一样,又或是如同要坚持咸鱼策略,要躺平万万年。
只不过郭嘉的咸鱼策略,并不能如愿。老曹同学转目看向了郭嘉,然后对于郭嘉懒怠的模样视而不见,直接问道:『奉孝,你以为如何?』
郭嘉坐正了一些,拱手说道:『静观其变就是。』
曹操瞪着郭嘉,声音也提高了一些,『此时怎能坐视?鲁国腾沸,宛如累卵!』
郭嘉却丝毫不惧,『既然如此,不若让尚书令给鲁国出具个公告……嗯,就说御史台官吏,工作简单粗暴,责令承认错误,陈恳道歉就是……』
曹操眯起眼。
郭嘉微微笑。
御史台没有什么反应,尚书令下达了指示,公开了告示,这是在批评和制止这些御史台的官吏之行径,还是在鼓励其继续作为?
陈恳道歉么,一定要陈恳!
曹操抚掌大笑,然后点头说道:『就这么办罢!』
众人相互递送着眼色,交换着目光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鲁国发生的矛盾只是一个事件,可是对于朝堂之上的人来说,从来就没有单独的事件。
郗虑在曹操眼中,就是个跳梁小丑。
因为郗虑所作所为看起来似乎都是精妙,都能给他自己带来利益,但是政治上的东西,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。
就像是曹操,他身后就有曹氏夏侯氏的利益,也有类同于跟着曹操的这些亲近之臣,比如荀彧、郭嘉、董昭、程昱等人的利益。
因此曹操在许县宫门城下杀人,天子刘协以为是杀的百官,郗虑以为是曹操杀人,可是实际上,曹操不是替他自己在杀,而是在替曹操身后的这些政治集团的整体利益在杀。
没错,是曹操政治集团的整体利益,而不是整个山东士族体系的整体利益。
或者说,曹操是扬起了鞭子,在当下大汉最大的,也是旧有的地主阶级身上,抽出了一条条的血痕,敦促着这个盘踞不动的巨物往前,去追赶关中的步伐。
曹操之前还在思索着要怎样去入手推动豫州之外的这些地方大地主,结果郗虑就送上了个睡觉的枕头。
至于后续么,那就看看郗虑能做到什么程度了……
不管是臭豆腐还是酸酒糟,都是要发酵一段时间之后,才有些味道。
急着取出来,反倒是不美了。
关于鲁国之事讨论完了,众人又是议论了一些其他的事项。
曹操也一一做了安排,正当时间悄悄的流逝,议事也渐渐的告一个段落,众人刚想着告辞的时候,结果曹操又将众人叫住,然后说道:『子和有报,有孝武之时,李都尉之后,流于大漠中,今为婆石河氏,复临幽北,欲见天子为贡,于幽北互市。此事,诸位可有何见?』
这一件事情,其实前两天众人就略有听闻了,但是曹操当时并没有直接提及,众人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想的,自然不敢轻易议论。官职越大,自然言行就是越发的慎重,而屁民身上轻,见什么就议论什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,当然也没什么用就是了。
『会不会是欲行诈计?』一旁的程昱说道。
曹操微微点了点头,然后问道:『公仁,关中动静如何?』
董昭主要负责对于河洛,以及关中的军事监控和应对,见到曹操的目光转了过来,便是立刻拱手应答道:『明公,关中潼关和函谷均未有什么异动,在关中三辅之内的官吏也多是在忙碌农桑之事,未有粮草调集,兵卒出动的迹象。故而臣以为,坚昆此事与骠骑无关,或可一见。』
董昭虽然比不上郭嘉脑筋转得快,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定位。自从在荆州差点被何仪等人埋伏干掉之后,董昭设了一个假局,后来灭了何仪之乱后,也就留在了许县,没有回荆州。
华夏现在都是在忙着春耕,不管是山东还是关中,都是如此。
曹操沉吟了一会儿,点头说道,『且令其来朝见。若有动静,多半也是在秋后分晓……』
……(σ`д′)σ……
民众到底是理智的还是愚蠢的?
这一点,其实从古至今,都有人不断探讨和研究。
直至后世,依旧没有所谓『科学』的论证可以证明民众究竟是偏向于哪一方,因为这确实是难以量化的概念模式,尤其是思维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,就像是《乌合之众》的这本书,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著作,而是偏向于归属《穷爸爸富爸爸》之类的伪心理论述而已。
但是很有意思的是,越是封建,越是阶级统治森严,在上层的朝廷对待下层民众的态度上,便是越发的体现出了简单粗暴的行为模式。
产生出这样的思维,行为模式的原因很简单,是因为在上层的朝廷,对于下层民众的态度,并不是『人』化,而是将其『物』化。
『牧』民么,不过是牛羊尔。
对待牛羊,又有谁会那啥……
孔融对于百姓民众,其实也是如此。
孔融不在乎民众怎么样,因为那些民众既不能懂得他的理论,也不能称赞他的文章,所以那些宛如牛羊一般的愚钝的百姓民众,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?
上层人么,看谁不是底层?
后世之中,孔融被记住的,恐怕就是那个梨,但是又有谁知道,让出的这个『梨』最终是得了一条命?
孔融十六岁的时候,官府要抓一个名士张俭,张俭正好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,情急之下张俭逃到了孔融家,想得到孔褒的帮助,孔褒却正好不在,孔融便自作主张把张俭藏在家中,后来这事还是被官府查出,三则一齐被逮捕入狱。
私自藏弊官府抓捕之犯,这事必须有人承担责任,孔融和孔褒以及孔融的母亲都争相为此担责,请求处死自己。但是百因必有果,小时候孔融给孔褒让了梨,这次就该孔褒了,所以最后官员判处孔褒处死。孔褒无辜的死了,后人基本没有记住他,但是活着的孔融因为这件事,孔融再一次名声大噪。
从此,孔融就在名声名望这一条道路上,狂奔而去。
或者说,名声名望,成为了孔融的执念。
《后汉书》说孔融并非是没有大志的,他也有志向,表示其『志在靖难』,但孔融的一生之中,虽然有很多次战斗,但是其实没有取得一次战场上的完全胜利。
孔融不懂得军事,在大战来临的时候,他面不改色,当血肉横飞的时候,他也泰然自若。孔融的这种镇定,并非是那种胸有成竹的镇定,而是一种纯粹的侥幸心理,他希望在群敌环绕的情况下,依旧是一副名士的风范,体现出不惧的泰然,如果刚好能赢得了战斗,那么旁人就可以加倍再加倍的夸赞他,然后他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名望……
只是很可惜,就算是刘关张,也只能救孔融一次。
在最后,没有了人可以救他了,孔融并没有『城在人在,城亡人亡』,他丢下了老婆孩子,丢下了他的属下,也丢下了城内百姓民众,自个儿跑了。
这是孔融心中最难堪,最痛苦的事情,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。
这是他的人设。
有人认为他姓孔,就需要扮演好一个道德无暇的圣人后裔形象。
有人认为他是地方长官,就应当做好一个杀伐果断的乱世枭雄事项。
有人认为他志于匡扶汉室,就应当好辅佐天子刘协,留在刘协身边为其出谋划策。
甚至有人认为他年少时曾以一句『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』显露急智,就应当以和祢衡一样,走上以怼人为生的,以杠而活的多姿多彩的舞台。
但是孔融只是他自己,只是一个人。
就像是这一次,郗虑要搞他,孔融心中难道不慌么?
可是孔融外表依旧泰然,就像是他当年被敌军重重围困,依旧泰然的读书一样的泰然。
用过晚饭,孔融面带微笑的又是看了一会儿的书,然后方举止从容的洗漱,上了床榻睡觉。
他没有回后院歇息,而是直接睡在书房之中。
半夜,房内忽有异响。
孔融大惊,一跃而起,便是急急往外就奔,待到了庭院之内,被寒风一吹,才算是清醒了过来,侧耳听得周边并无纷乱,方是呼出一口长气,重新走了回来,到了房中,点起灯火一看,原来是夜行的耗子弄翻了器皿。
便是再也睡不着,干脆坐着,点灯看书。
大汉,社稷不稳,伦常颠覆。原本约束地方官吏的律法就是不严,现在再加上各地征战不休,更没有什么时间去管理地方上的事务,很多时候标准只有一个,能及时上缴赋税,足额的上缴的,KPI绩效考核通过了,就是『好官』。
这些『好官』显然也不可能自己去生产出那么多的赋税,所以必然需要当地的乡绅配合,而对于鲁国来说,孔融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『乡绅』,说几句好话,捧一捧孔融,孔融就会义无反顾的帮忙收集赋税,一分不少的上缴。有孔氏一带头,那么其他的乡绅又能多啰嗦些什么?
对于这样的一个好乡绅,地方官舍得就这么交给上头么?不过就是个御史台而已,搞了也就是搞了。若是什么都不做,痛快的交出去了,今后孔氏上下的赋税怎么办?别的乡绅又是怎么看?所以地方官自然一边夸大描述自己在对抗郗虑的过程当中的作用,另外一方面也同样表示,孔爷爷,你就收着点吧,要不然您给上头服个软什么的,这事不就过去了么?
道理就是这个道理。
士大夫之间是讲道理的,只有讲不清楚道理,亦或是道理相互冲撞无法调和的时候,才动刀子的。
可惜被孔融拒绝了。
孔融认为,认错,就没有了『慷慨赴死』的逼格,所以他不认错,而且他觉得自己也没有错。
地方官吏也没有什么办法,摇摇头走了。
地方官吏能够对抗御史台,并非是因为地方官胆敢忤逆曹操,而是他们觉得御史台郗虑和曹操并不是一路的,同时御史台也并不是什么要命的机构,就像是当年刘关张前去救援孔融,是因为当时包围孔融的,只是黄巾贼,而后来袁谭带着袁氏兵卒前来的时候,就没有人救他了。
天色渐渐明亮起来,人声重新多了起来,活气也多了起来。
孔融放下了书卷,默默的看着升起的朝阳。
仆从打来了水,孔融慢悠悠的洗漱,然后问道,『后院之中,都起来了么?』
仆从回答都起来了,孔融先是点点头,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,『去请夫人来一下。』
不多时,孔融夫人来了,与孔融见礼。
孔融点了点头,问了些后院儿女的事情,然后说道:『大女……年岁也不小了……前些时日,有羊氏子遣人相询,欲求之……某当时未曾应允,如今某思之,羊氏子身为南阳清流,又有诗守南楚,民作赞誉,鱼悬洁白,禄散亲宾,可谓良人……不知夫人意下如何?』
夫人愣了一下,旋即微微叹了一口气,『全凭郎君做主就是。』
孔融点了点头,又是沉默了一会儿,说道:『二女,之前不是说想要去踏青么?便是让孔三郎带着,去踏青罢……』
夫人看着孔融,『郎君……你这是……此事若是真的有些麻烦……何不上表自辩,亦或是……找丞相……』
夫人还没有说完,孔融就怒而摆手说道:『休要提什么丞相!其虽名为丞相,实乃要挟天子!某世代贤良,岂有假于奸贼而活乎?岂不是辱了孔氏先贤之名?此事休要再提!且去,且去!』
夫人无奈,也就只能走了。
孔融背着手,望着天,气度倒是依旧非凡,只是半响之后,不知道是风声还是叹息声,唯有幽幽轻响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事,有事的地方就有麻烦。
人类解决这种麻烦的手段其实很贫乏,除了战争和暴力,便只有开会这一条路可以走。
当坚昆人在草场之中召开大会商议接下来的方略时,遥远南方的大汉丞相府衙之内也在开会。
和草原上相对简单的议题不同,丞相府之中的,事情繁杂得宛如掀开的蚂蚁窝。
其实在大汉许县,天子刘协希望有事情可以做,但是他反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。三日一次的朝会,能说一些,能做一些什么?
而在丞相府衙之内,忙忙碌碌的官吏,来来去去的文书,议论不完的话题,简直是填塞了每一天的所有时间,就连吃饭的时候,都在商议和讨论。
曹操,用人不疑,但是疑人也不用。历史上明知道司马懿有能力,但是就防着放着闲置着,就不用。故而曹操手下么,也并非是所有人都可以快快乐乐的浑水摸鱼的,至少在这几天都不行。
御史台欢天喜地的捣腾孔氏起来,属于曹操的这一方虽说一直保持着怪异的沉默,并没有发言,但是也不可能说是完全无视。
『御史台之人在鲁国被百姓所拦,引发争斗……御史台吏伤三人,另有两人居于驿站之内,闭门不出。』
郗虑自己肯定不会亲自去鲁国的,他派遣了几个御史下属去到鲁国,配合调查取证孔氏相关『犯罪』行为,结果这几个御史官吏到了鲁国之后,就引发的群怒。
具体过程怎么样不是很清楚,但是大体上应该是御史台的官吏在朝堂上层待久了,自觉自己了不起,这一次下来又是代天子行事,做起事情来,当然就是以政绩为第一目标,只想要早点搞完,拿到相关罪证就回去升官加职。
而孔氏在鲁国地方上的名声还不错,普通的民众相对来说也不太相信这个忽然掉下来的官吏,而这些官吏就怒了,表示这些贱民刁民,竟然不配合工作……
好好解释一下不行么?
毕竟这个事情和那些普通的民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,而是跟孔氏相关,但是御史台的这些官吏根本就看不起这些普通的民众,觉得好声好气跟这些民众百姓说话,简直就是丢了官吏的颜面!
而且谁说没有『好好』的解释了?
这些官吏不是已经『站』到了民众之中,面对面的和百姓『沟通』了么?
当然,如果说那些官吏不张口本官,闭口代表天子,亦或是动不动就伸出手指头,横眉瞪眼大喊你们想要干什么,想要造反么等等,或许会更好一些,但是谁知道呢?
或许对于这些官吏来说,若是不能在民众百姓面前抖一抖威风,那还当官干什么?
锦衣不能还乡,便是当上了诸侯王都没意思。
于是乎,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争斗。
原本应该是维护秩序的地方郡县兵卒手一歪,脚一软,表示自己尽力了,没拦住那些暴怒的百姓,然后这些官吏就被揍了。
旋即这些官吏又下令,让人逮捕了那些打人的百姓。
顿时间鲁国上下,沸腾了起来。
『这都做得什么事?』
『这倒是好,孔氏又添了一新罪。』
『那么当下孔文举在做些什么?』
『呵呵,依旧在鲁国孔氏故里,读书。』
『读书?呵呵,哈哈,这孔文举,还真是……』
『有恃无恐?』
『不,愚钝非常。』
在厅堂之中,众人对于孔氏之事议论纷纷。
曹操在上首,面无表情。
郭嘉坐在下首,歪着身躯,一只手撑着脑袋,就像是要将自己摊在桌案上一样,另外一只手则是在玩着一枚玉璋,就像是玉璋有很多机关,充满了趣味一样,又或是如同要坚持咸鱼策略,要躺平万万年。
只不过郭嘉的咸鱼策略,并不能如愿。老曹同学转目看向了郭嘉,然后对于郭嘉懒怠的模样视而不见,直接问道:『奉孝,你以为如何?』
郭嘉坐正了一些,拱手说道:『静观其变就是。』
曹操瞪着郭嘉,声音也提高了一些,『此时怎能坐视?鲁国腾沸,宛如累卵!』
郭嘉却丝毫不惧,『既然如此,不若让尚书令给鲁国出具个公告……嗯,就说御史台官吏,工作简单粗暴,责令承认错误,陈恳道歉就是……』
曹操眯起眼。
郭嘉微微笑。
御史台没有什么反应,尚书令下达了指示,公开了告示,这是在批评和制止这些御史台的官吏之行径,还是在鼓励其继续作为?
陈恳道歉么,一定要陈恳!
曹操抚掌大笑,然后点头说道:『就这么办罢!』
众人相互递送着眼色,交换着目光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鲁国发生的矛盾只是一个事件,可是对于朝堂之上的人来说,从来就没有单独的事件。
郗虑在曹操眼中,就是个跳梁小丑。
因为郗虑所作所为看起来似乎都是精妙,都能给他自己带来利益,但是政治上的东西,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。
就像是曹操,他身后就有曹氏夏侯氏的利益,也有类同于跟着曹操的这些亲近之臣,比如荀彧、郭嘉、董昭、程昱等人的利益。
因此曹操在许县宫门城下杀人,天子刘协以为是杀的百官,郗虑以为是曹操杀人,可是实际上,曹操不是替他自己在杀,而是在替曹操身后的这些政治集团的整体利益在杀。
没错,是曹操政治集团的整体利益,而不是整个山东士族体系的整体利益。
或者说,曹操是扬起了鞭子,在当下大汉最大的,也是旧有的地主阶级身上,抽出了一条条的血痕,敦促着这个盘踞不动的巨物往前,去追赶关中的步伐。
曹操之前还在思索着要怎样去入手推动豫州之外的这些地方大地主,结果郗虑就送上了个睡觉的枕头。
至于后续么,那就看看郗虑能做到什么程度了……
不管是臭豆腐还是酸酒糟,都是要发酵一段时间之后,才有些味道。
急着取出来,反倒是不美了。
关于鲁国之事讨论完了,众人又是议论了一些其他的事项。
曹操也一一做了安排,正当时间悄悄的流逝,议事也渐渐的告一个段落,众人刚想着告辞的时候,结果曹操又将众人叫住,然后说道:『子和有报,有孝武之时,李都尉之后,流于大漠中,今为婆石河氏,复临幽北,欲见天子为贡,于幽北互市。此事,诸位可有何见?』
这一件事情,其实前两天众人就略有听闻了,但是曹操当时并没有直接提及,众人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想的,自然不敢轻易议论。官职越大,自然言行就是越发的慎重,而屁民身上轻,见什么就议论什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,当然也没什么用就是了。
『会不会是欲行诈计?』一旁的程昱说道。
曹操微微点了点头,然后问道:『公仁,关中动静如何?』
董昭主要负责对于河洛,以及关中的军事监控和应对,见到曹操的目光转了过来,便是立刻拱手应答道:『明公,关中潼关和函谷均未有什么异动,在关中三辅之内的官吏也多是在忙碌农桑之事,未有粮草调集,兵卒出动的迹象。故而臣以为,坚昆此事与骠骑无关,或可一见。』
董昭虽然比不上郭嘉脑筋转得快,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定位。自从在荆州差点被何仪等人埋伏干掉之后,董昭设了一个假局,后来灭了何仪之乱后,也就留在了许县,没有回荆州。
华夏现在都是在忙着春耕,不管是山东还是关中,都是如此。
曹操沉吟了一会儿,点头说道,『且令其来朝见。若有动静,多半也是在秋后分晓……』
……(σ`д′)σ……
民众到底是理智的还是愚蠢的?
这一点,其实从古至今,都有人不断探讨和研究。
直至后世,依旧没有所谓『科学』的论证可以证明民众究竟是偏向于哪一方,因为这确实是难以量化的概念模式,尤其是思维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,就像是《乌合之众》的这本书,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著作,而是偏向于归属《穷爸爸富爸爸》之类的伪心理论述而已。
但是很有意思的是,越是封建,越是阶级统治森严,在上层的朝廷对待下层民众的态度上,便是越发的体现出了简单粗暴的行为模式。
产生出这样的思维,行为模式的原因很简单,是因为在上层的朝廷,对于下层民众的态度,并不是『人』化,而是将其『物』化。
『牧』民么,不过是牛羊尔。
对待牛羊,又有谁会那啥……
孔融对于百姓民众,其实也是如此。
孔融不在乎民众怎么样,因为那些民众既不能懂得他的理论,也不能称赞他的文章,所以那些宛如牛羊一般的愚钝的百姓民众,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?
上层人么,看谁不是底层?
后世之中,孔融被记住的,恐怕就是那个梨,但是又有谁知道,让出的这个『梨』最终是得了一条命?
孔融十六岁的时候,官府要抓一个名士张俭,张俭正好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,情急之下张俭逃到了孔融家,想得到孔褒的帮助,孔褒却正好不在,孔融便自作主张把张俭藏在家中,后来这事还是被官府查出,三则一齐被逮捕入狱。
私自藏弊官府抓捕之犯,这事必须有人承担责任,孔融和孔褒以及孔融的母亲都争相为此担责,请求处死自己。但是百因必有果,小时候孔融给孔褒让了梨,这次就该孔褒了,所以最后官员判处孔褒处死。孔褒无辜的死了,后人基本没有记住他,但是活着的孔融因为这件事,孔融再一次名声大噪。
从此,孔融就在名声名望这一条道路上,狂奔而去。
或者说,名声名望,成为了孔融的执念。
《后汉书》说孔融并非是没有大志的,他也有志向,表示其『志在靖难』,但孔融的一生之中,虽然有很多次战斗,但是其实没有取得一次战场上的完全胜利。
孔融不懂得军事,在大战来临的时候,他面不改色,当血肉横飞的时候,他也泰然自若。孔融的这种镇定,并非是那种胸有成竹的镇定,而是一种纯粹的侥幸心理,他希望在群敌环绕的情况下,依旧是一副名士的风范,体现出不惧的泰然,如果刚好能赢得了战斗,那么旁人就可以加倍再加倍的夸赞他,然后他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名望……
只是很可惜,就算是刘关张,也只能救孔融一次。
在最后,没有了人可以救他了,孔融并没有『城在人在,城亡人亡』,他丢下了老婆孩子,丢下了他的属下,也丢下了城内百姓民众,自个儿跑了。
这是孔融心中最难堪,最痛苦的事情,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。
这是他的人设。
有人认为他姓孔,就需要扮演好一个道德无暇的圣人后裔形象。
有人认为他是地方长官,就应当做好一个杀伐果断的乱世枭雄事项。
有人认为他志于匡扶汉室,就应当好辅佐天子刘协,留在刘协身边为其出谋划策。
甚至有人认为他年少时曾以一句『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』显露急智,就应当以和祢衡一样,走上以怼人为生的,以杠而活的多姿多彩的舞台。
但是孔融只是他自己,只是一个人。
就像是这一次,郗虑要搞他,孔融心中难道不慌么?
可是孔融外表依旧泰然,就像是他当年被敌军重重围困,依旧泰然的读书一样的泰然。
用过晚饭,孔融面带微笑的又是看了一会儿的书,然后方举止从容的洗漱,上了床榻睡觉。
他没有回后院歇息,而是直接睡在书房之中。
半夜,房内忽有异响。
孔融大惊,一跃而起,便是急急往外就奔,待到了庭院之内,被寒风一吹,才算是清醒了过来,侧耳听得周边并无纷乱,方是呼出一口长气,重新走了回来,到了房中,点起灯火一看,原来是夜行的耗子弄翻了器皿。
便是再也睡不着,干脆坐着,点灯看书。
大汉,社稷不稳,伦常颠覆。原本约束地方官吏的律法就是不严,现在再加上各地征战不休,更没有什么时间去管理地方上的事务,很多时候标准只有一个,能及时上缴赋税,足额的上缴的,KPI绩效考核通过了,就是『好官』。
这些『好官』显然也不可能自己去生产出那么多的赋税,所以必然需要当地的乡绅配合,而对于鲁国来说,孔融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『乡绅』,说几句好话,捧一捧孔融,孔融就会义无反顾的帮忙收集赋税,一分不少的上缴。有孔氏一带头,那么其他的乡绅又能多啰嗦些什么?
对于这样的一个好乡绅,地方官舍得就这么交给上头么?不过就是个御史台而已,搞了也就是搞了。若是什么都不做,痛快的交出去了,今后孔氏上下的赋税怎么办?别的乡绅又是怎么看?所以地方官自然一边夸大描述自己在对抗郗虑的过程当中的作用,另外一方面也同样表示,孔爷爷,你就收着点吧,要不然您给上头服个软什么的,这事不就过去了么?
道理就是这个道理。
士大夫之间是讲道理的,只有讲不清楚道理,亦或是道理相互冲撞无法调和的时候,才动刀子的。
可惜被孔融拒绝了。
孔融认为,认错,就没有了『慷慨赴死』的逼格,所以他不认错,而且他觉得自己也没有错。
地方官吏也没有什么办法,摇摇头走了。
地方官吏能够对抗御史台,并非是因为地方官胆敢忤逆曹操,而是他们觉得御史台郗虑和曹操并不是一路的,同时御史台也并不是什么要命的机构,就像是当年刘关张前去救援孔融,是因为当时包围孔融的,只是黄巾贼,而后来袁谭带着袁氏兵卒前来的时候,就没有人救他了。
天色渐渐明亮起来,人声重新多了起来,活气也多了起来。
孔融放下了书卷,默默的看着升起的朝阳。
仆从打来了水,孔融慢悠悠的洗漱,然后问道,『后院之中,都起来了么?』
仆从回答都起来了,孔融先是点点头,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,『去请夫人来一下。』
不多时,孔融夫人来了,与孔融见礼。
孔融点了点头,问了些后院儿女的事情,然后说道:『大女……年岁也不小了……前些时日,有羊氏子遣人相询,欲求之……某当时未曾应允,如今某思之,羊氏子身为南阳清流,又有诗守南楚,民作赞誉,鱼悬洁白,禄散亲宾,可谓良人……不知夫人意下如何?』
夫人愣了一下,旋即微微叹了一口气,『全凭郎君做主就是。』
孔融点了点头,又是沉默了一会儿,说道:『二女,之前不是说想要去踏青么?便是让孔三郎带着,去踏青罢……』
夫人看着孔融,『郎君……你这是……此事若是真的有些麻烦……何不上表自辩,亦或是……找丞相……』
夫人还没有说完,孔融就怒而摆手说道:『休要提什么丞相!其虽名为丞相,实乃要挟天子!某世代贤良,岂有假于奸贼而活乎?岂不是辱了孔氏先贤之名?此事休要再提!且去,且去!』
夫人无奈,也就只能走了。
孔融背着手,望着天,气度倒是依旧非凡,只是半响之后,不知道是风声还是叹息声,唯有幽幽轻响。